工業大規模生產過程,消除溶液中氯離子的方法如下:1,可以采用陰床,若是氯離子含量高的時,采用反滲透等膜法處理的話,會破壞反滲透膜的。2,用三辛胺作萃取劑,用液-液萃取處理,三辛胺與水中Cl-離子形成萃合物而使Cl-轉移到有機相。再經絮凝處理。3,在測定COD的時候,先稀釋至標準的氯離子范圍,然后再用硫酸汞隱蔽。4,還可以可以用離子膜除去,使用這種方法時,只除氯離子是比較困難的,另外的離子如硫酸根也要去除的,還要看離子濃度,再定方案。5,還可以經過陰離子樹脂我,用這個辦法還可以同時除去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。6,電滲析,反滲透……其他的方法多了,但是真正經濟的不多。尤其不能選用離子交換樹脂,成本太高了。如果含氯量比較高,可以考慮副產一些其他產品。7,酸性重鉻酸鉀氧化性很強,可氧化大部分有機物,加入硫酸銀作催化劑時,直鏈脂肪族化合物可*被氧化,而芳香族有機物卻不易被氧化,吡啶不被氧化,揮發性直鏈脂肪族化合物、苯等有機物存在于蒸氣相,不能與氧化劑液體接觸,氧化不明顯。氯離子能被重鉻酸鹽氧化,并且能與硫酸銀作用產生沉淀,影響測定結果,故在回流前向水樣中加入硫酸汞,使成為絡合物以消除干擾。氯離子含量高于1000mg/L的樣品應先作定量稀釋,使含量降低到1000mg/L以下,再行測定。如將COD看作還原性物質的污染指標,則除氯離子之外的無機還原物質的耗氧全包括在內。如將COD看作有機物的污染指標的話,則需將無機還原物質的耗氧除去。對于Fe2+、S2-等無機還原物的干擾,可根據其測定的濃度,由理論需氧量計算出其需氧量,從而對已測的COD值加以校正。Fe2+和S2-的理論需氧量值分別為O.11g/g和O.47g/g。對其它的干擾一般采用氨基磺酸去除,其加入量為10rag氨基磺酸/mg 對Cl-的干擾一般采用HgSO4去除,其加入量為0.4g HgS04/20ml水樣(這兒[Cl-]2000mg/L)。氯離子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在CODcr的實驗條件下(不加HgS04時),氯離子可以*被氧化,經實驗證明,氯離子的含量和測得的CODcr值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,其斜率為0.226mgCOD/L/mg[Cl-]/L。這兒理論上的計算是一致的:Cl-被*氧化時,1mg Cl-相當于消耗0.226mg的氧(16/(2 x 35.5)=0.266)。從*氧化昕需的時間來看,加熱10min就可以氧化99%,如不采用回流加熱,單靠濃流酸放熱反應,其體系的溫度為106℃,20min后降為50℃,在這段時間內,氯離子的氧化率為53%。由此可見,在CODcr,的測定條件下,氯離子是很容易被氧化的。從兩個半反應的標準電極電位看,氯離子應不被酸性重鉻酸鉀氧化; 但在CODcr的測定中,體系為強酸性介質,酸度大小直接影響重鉻酸鉀氧化的條件電極電位,而酸度大小卻與氯離子的條件電極電位無關。由前面所述可知,在測定CODcr時,體系中氧化劑的條件電極電位達1.55V,*可使反應按以下方向進行。氯離子在反應體系中可能與Ag2SO4或HgSO4發生反應:由此可見,后者要較前者優行。為避免前一個反應的進行,往往在取來水樣分析時,*步先加入HgS04,讓其絡合氯離子。在氧化過程中,會出現如下反應:盡管[HgCl4]2-的穩定常數很大,但難免仍有少量氯離子存在,馬上被酸性重鉻酸鉀所氧化。因此,我們即使采用HgSO4掩蔽氯離子的影響,仍會有少量的氯離子被氧化。另外,在實驗中也發現,按標準方法加HgS04掩蔽氯離子時所測的CODcr值與不加HgS04時測得的COD1值和O.226[C1-]的差值并不相等,即:要使該式相等,要添加一個校正值。式中COD1表示不加HgSO4時測得的COD值(為防止Ag2S04對氯離子的沉淀作用,在反應開始時不加Ag2SO4,待反應30min后,再加入Ag2SO4)。[Cl-]表示氯離子濃度,CODcr表示標準方法測得的COD值。 校正值 就是一小部分未絡合的氯離子所產生的COD值??上炔捎靡阎獫舛鹊腘aCl溶液測出此校正值 。在實際計算中,可從COD1、[Cl-]及 值計算出CODcr值。此法可省去使用劇毒yaoHgSO4的手續,其計算值與測定結果誤差在8%之內。
更多水質監測設備請咨詢北京中清國投環保 水質監測專家